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尊龙凯时网站
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尊龙凯时网站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尊龙凯时网站 >> 品读 >>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文章来源:山西焦煤山西焦化     时间:2024-07-23      阅读数:683
山西焦煤山西焦化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倏忽之间,我们的企业已经走过了55年的光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焦化人,目睹企业之发展历程,与它同呼吸共命运,感慨良多。作为一名曾经在报社工作的记者,更是清晰地见证了企业的兴衰荣辱以及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求实奋进的历程。

  55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公司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茁壮成长。岁月的痕迹一幕幕展现于眼前……我想在自己的脑海中,在如星河般浩渺的回想里面,攫取几个片断,以此纪念一路走来的风雨。

黄烟滚滚何处去——从污染大户到环保先进的蜕变

1.jpg

  山西焦化始建于1969年,到1983年才转入生产期,但由于基建时期先天不足,生产工艺不配套,设备处在磨合期,生产极不正常。最有名的被《人民日报》登上头版的一篇文章便是《黄烟滚滚何处去,何日还我艳阳天》,那是投产初期,生产还不正常,焦炉跑烟冒火不断,一切都还不顺畅。有一次,因主要设备鼓风机跳车,我们炼焦炉里冒出的滚滚浓烟直接被人民日报记者拍照,上了头版,成为人尽皆知的“污染大户”。那时的山西焦化厂像一个初生的婴儿,蹒跚学步,摇摇晃晃。焦化人面对困境不气馁,从基础管理入手,狠抓现场整治,包括“不能随地大小便”,提出了八项基础管理,后来发展为十项基础管理工作,再到全方位管理一体化考核法,锤炼出了“严、精、实、恒”的管理作风,此后我们的生产一步步走向正常,并下大力气致力于环境整治,一举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甚至成为省、化工部的环境保护先进典型。企业效益也逐年攀升,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发展道路,昔日的污染大户、亏损大户成为名扬三晋的“盈利大户” “创汇大户”以及全国现场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

山西焦化这面红旗能打多久——先进典型的深入思考

  1998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胡富国到山西焦化调研,那时也正是山西焦化的高光时刻:焦化人用十多年的时间把企业建设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化工系统严格管理的一面红旗。山西省由此提出了“外学邯钢、内学山焦”的口号,山西焦化作为全省国有企业乃至全国化工行业的一面旗帜,以严细实为特点、一体化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经验,不仅使山西焦化摆脱了落后,也使不少落后、亏损企业从中学到有益发展的东西。

2.jpg

  胡书记到山西焦化调研时,开门见山“我今天就是来看看你们山焦这个先进到底够不够标准”,一番视察后,了解到焦油加工正在规划中,他说:我对你们这个长远规划30万吨焦油加工厂挺感兴趣,他详细询问了规模、进展、投资等情况,指出:你们这条路子非常正确,要把焦油加工与焦炉易地改造同步进行,要抓紧这个事,我坚决支持。

  同时他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远学邯钢,近学山焦,你们山西焦化这面红旗究竟能打多久?”

  胡书记说:要想当个先进,不能搞十年一贯制,必须时时刻刻考虑企业的发展。你们要瞄准国际水平,不要老围着山西转。只有瞄准国际水平,才能寻找自身差距,才能选择最先进的技术,才能购买最先进的设备,才能加快技术改造,才能坚持质量优先。

  他为企业提出四点建议:减人增效,人才培养,焦油加工项目筹建,搞好环保。胡书记欣然为山西焦化题词:抓人才抓管理,提高企业素质;高起点高标准,争创世界水平。并大书“腾飞”两个字,这也正是胡富国书记对山西焦化寄予厚望的高度凝缩。

  之后,围绕“红旗能打多久”这个主题、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山西焦化在领导干部及职工群众当中广泛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及措施积极付诸实践。作为当时采访的随行记者,我对这次调研及后续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先后撰写了《胡书记山焦一行寄厚望》、《山焦这面红旗能打多久——一个化工老典型的深入思考》等一系列文章,发表在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中国化工报等多家媒体上,作品还获得了当年山西省及全国化工记协好新闻奖。那时企业效益蒸蒸日上,“三严三实”的管理之法深入人心,同时又在加快筹建焦炉易地改造工程,企业前景一片光明。

生命工程建成投产——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90万吨焦炉易地改造工程的建设,关系着山西焦化人的子孙后代,它是焦化人的“希望工程”和“生命工程”。

  2000年11月,90万吨焦炉易地改造工程1号焦炉竣工投产。山西焦化报社组织策划了大型专版对工程建设进行报道。其中由我执笔全体报社人员参与采访写就了《这一天,如期而至》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详细回顾了企业建设一个新项目的艰难历程。

3.jpg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司原有的两座焦炉分别于1979年和1981年投产。焦炉寿命有限,20年后,我们靠什么吃饭?1986年在企业“七五”改造整体规划中,扩建焦炉的方案首次被提出。此后经过调研考察,从项目规划到正式申报直到1996年8月国务院批准,历时10年。当时的市场经济下,为了报批一个项目,我们盖了大大小小200多个章,才拿到了“路条”,允许开工建设。

  然而项目虽然报批了,公司只有筹措近10亿元资金才能启动和完成项目建设。此时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利用国家拨款搞建设已成为历史。企业决定积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同样历经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1996年8月8日山西焦化股票成功上市,为项目建设融资畅通了渠道。

  此后,在夜色与工地交融、在尘土与汗水相伴的200多个日日夜夜里,山西焦化的建设者们万众一心,加班加点,终于在2年后顺利建成投产。那是凝聚了多少人智慧和汗水的工程啊,人们在轰鸣的礼炮声中期盼着企业光明的未来,它是企业发展壮大一个新的里程碑。

  当时,焦炉易地改造工程选用国内技术领先的jn60-89型大容积焦炉,生产工艺稳定、产量足,质量优,两座焦炉投产后,公司形成了150余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在全国焦化行业及山西省的能源重化工建设中担当起无可替代的重任。

  山西焦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表明: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项目支撑,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有项目就难以发展。

  一路走来,山西焦化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法一一陈述。当年荒野上白手起家,自建铁路线;当年的五七建厂队,自觉参加义务劳动,一砖一瓦建起设备厂房;80年代末期全体职工自掏腰包集资解决企业资金困境……老一辈焦化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赓续传承,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了历届山西焦化员工的心血。

(任庆红)

责任编辑:刘倩倩
网站地图